×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书中无须颜如玉,书中不必黄金屋 -- 数数几本女儿喜欢的儿童图画书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Head to Toe》by Eric Carl 相信很多妈妈都知道他最著名的作品《非常饥饿的毛毛虫》,但这本《从头到脚》却别具一格,刻划很多动物的动作 。一岁多两岁的孩子能够像书里的小动物那样伸展一下胳膊腿,让身体和书本互动。

《四个愿望》作者施宜欣 故事讲的是一个善良的年轻人历经艰险到南方小岛寻求智慧老人帮助,却最终放弃自己的利益照顾路上碰到的其他人的故事。工笔彩绘技法,画面鲜艳美丽,又有东方神韵,配有有声读物,已经替代了妈妈录音的CD变成了女儿的睡前故事。

《Lenny in the Garden》by Ken Wilson 书里有很多花园里的小昆虫,画面简单艳丽但有协调,词句不断重复,有歌唱性,女儿十八个月的时候就能够根据画面复述出来。

《小莉的中秋节》作者李忆培 译者孙淇 画面非常有生活气息,生动表现了韩国的民风民俗。文字简单,故事性强,很耐看。

《老虎 石头 剪刀 石头 布》 作者刘昱雅 作者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孩子为孩子写的书得到孩子的喜爱应该是件很自然的事情吧。

《谎话虫》作者萧湄羲 这是我愿意讲的两本带有道德评判色彩的书之一,是女儿自己从图书馆选回来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卡通画很合她的口味。里面的人物,故事都很夸张,好玩的很。我有十来个Dollarama买的小动物的手偶,因为故事中的对话比较多,小朋友可以“表演”,配合故事情节把相应的手偶套在手上。我们经常表演的书目是《老虎猴子剪刀石头布》,三个动物一通摆弄,能玩上半小时。

《Wave》by Suzy Lee 这也是女儿从图书馆的书架上自己拿回来的,画面非常单纯,完全没有文字,记录一个女孩在海边玩耍的经历。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这本书的影响,女儿现在画画也是单色的。

《The Lady with an Alligator Purse》by Nadine Bernard Westcott 我听过一个老师唱,就借回来了,结果一唱不可收拾,唱完了英文还要唱中文。我们家有个传统把一些女儿常常听到的幼儿歌曲翻译成中文唱出来,这本书其实不大适合这样翻译,但因为内容实在很滑稽,女儿也就不介意中文的歌词被翻译的磕磕巴巴毫不押韵。

《We're Going on a Bear Hunt》by Michael Rosen and Helen Oxenbury 素描和水彩交替,画面简单明快,故事起伏跌宕扣人心弦。文字节奏感很强,每一段都是重复的词句,略作更改,所以女儿也很快就能复述。故事开始,小朋友们穿草地过河流,走泥巴过森林,都很悠闲自在。可是,也不是真的很悠闲:那么小年纪去猎熊,能不害怕?虚张声势罢了。所以,会自信得有些夸张。那些“啊哦!”“Oh! No!”绝对惊讶得不行,透露出在虚张声势后面真实的草木皆兵。找到熊之前,每一帧画面都是很从容的,直到他们走到山洞。山洞狭窄而阴暗,可想是个危险的地方,所以声音放低:“踮起脚尖,踮起脚尖,踮起脚尖。”书上的字突然放大:“那是什么?”当然是理所当然和惊恐万分。描述熊的声音还是故作镇静,可作出判断的时候就是一声尖叫了:“是一头熊!”跑回去的时候,不光声音短暂急促,就连画面也非常拥挤,为的是表现逃跑时的惊慌失措。一路尖叫着跑回去,连气都喘不过来,迅速跑进院子,进大门,上楼,这才发现没有关门,于是下楼,关门。这才终于松了口气,精疲力尽,重新上楼,进卧室,钻到床上,发着抖说:“我们再也不去猎熊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故事结束以后,有一个画面:熊垂头丧气地回到自己的洞中。其实我觉得这头熊一定很孤独,刚才的追逐是因为它想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可是却把小朋友们吓到了。这样说起来,故事里的小朋友们其实是虚惊一场。对于声音的控制,书的文字和画面都为读故事的人提供了很好的线索。

《This is Me and Where I Am》by Joanne Fitzgerald 也是在图书馆发现的,大概因为画面很贴近生活,贴近孩子每天在街区里看到的景物,所以获得了喜爱。

《谁偷了包子》金艺实/文 洪有理/图 画面也很有东方色彩,故事里有女儿最喜欢吃的包子和饺子,还有一系列砸碎东西是发出的噼里啪啦嘁里咔嚓的象声词惹她一通大笑。没有特别强调画面里的数学元素,反正她也不明白。

《Little Oops!》 by Colin McNaughton 这本书充满恶作剧,更仗着她爸爸每每推陈出新的精彩表演,成为她的最爱之一,每次看都会大笑不止。

《月亮上的早餐》作者王早早 绘图青琉璃 这本书也是因为爸爸的夸张表演把鳄鱼乌拉拉,翻兜大碗变成了我们家的常用词。

《Picture A Tree》by Barbara Reid 她的艺术风格也很突出,这本书非常有想象力,细节处更是耐人寻味,可算是常看常新,百看不厌,但其实更适合成年人,所以女儿并不如我那么痴迷这本书。

《我的春夏秋冬》 绘图林丽琪 文字林丽珺 这本书里只是有几个画面是孩子喜欢的,孩子天天能在幼儿园见到的松鼠,一个布娃娃,但文字是我喜欢的清新自然的儿童诗,因此我们俩会一起看。

孩子的阅读是最单纯的体验吧,完全以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不以大人的意志为转移。我死心塌地地愿意守护这份单纯,所以很少刻意去寻找有“教育意义”的书,甚至会有意识的避开。不大喜欢“通过故事讲道理”,除非是很有趣的故事,即使讲也完全不去理会故事中的道理。而更喜欢有艺术表现力的书,能反映生活原状的书,以及幽默诙谐让人会心一笑的书。最信任图书馆,因为那里商业化的书最少。最好的选书方法就是领她去图书馆,任由她自己从书架上取书。即使是这么小的孩子,阅读同样是很个人的体验,每个孩子的爱好都不一样,无法统一,不能强求,冷暖自知。基于这个原因,只偶尔借鉴别人开列的书单,更满足于我们在一起发现的惊喜。这样说来,上面的这些书也无非是为她短暂的幼儿时期留份纪念,对其他小朋友是没有什么特别价值的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亲亲宝贝 / 书中无须颜如玉,书中不必黄金屋 -- 数数几本女儿喜欢的儿童图画书
    • 谢谢分享
    • 谢谢你不断给我们带来你的分享。
    • 谢谢分享,很赞。请教一下,你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英文故事你是直接读英文还是翻译成中文?
      • 谢谢分享!同问!
        • 一并谢谢各位妈妈关注。不敢谈请教,大家切磋切磋吧。到目前为止,她钟爱的书都是字数比较少的书,每一页也就三两句话而已,所以可以很轻易地翻译成中文。缺点是到目前为止她还分不清哪本书是中文写的,哪本书是英语写的。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而口语就连广东话她也能一耳朵就判断出是中文。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对她的中文期望比较高(达不达得到随便),所以家里只说中文。她的英语,无论是口语还是阅读,家里一概不管。可如果爸爸妈妈喜欢关注孩子的第二语言,读书的时候用原文忠实地读出来也是应该的。


          自己家买的书,有时间的时候我把翻译的文字打印出来,贴在画面的空白处中英文对照。如果是图书馆的书,她喜欢并不断借回来的书我们就想办法买一本,如法炮制。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看的书的字数也越来越多。有时候到幼儿园送她,应她的要求讲故事的时候就应付不过来了,往往是硬着头皮翻译,又有别的家长老师和小朋友在旁边,相当不自在。但如果她真的喜欢不断要求讲,通常第二遍就能比头一次看到的时候流利很多。无非是自己也对故事情节熟悉起来,再口译就容易些吧。《我们去猎熊》的字数就比较多,而且画面的空白处已经容纳不下中文翻译了,正在考虑把翻译的文字用construction paper 托一下,用透明胶单独粘在书页的边缘上,这样不影响原作的艺术完整性。可又觉得会把书折腾得鸡零狗碎的,犹豫是否索性一狠心把中文覆盖在英语上面好了。


          平时上班很累,下班做家务陪她玩很花时间,读书的时间很少,读书甚至不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方案虽然很多,还有一些有待实施。幸好她也和这个年龄段的其他小朋友一样,“好书不厌百回读”,几本书翻来覆去一遍又一遍。有时候会告诉她,今天这本书妈妈只能读两遍,完了请你换本书来读。她问“为什么呀!”就老老实实地承认:“因为读多几遍妈妈就很厌倦了,不愿意再读了,想看别的书了。如果你还想看这本书,你可以自己看,妈妈就不读了。”


          总而言之,方法是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出来的,既能满足大人的愿望又能被孩子所接受。孩子不一样,“对症下药”的方子也不一样,大人最重要的是有开放的心态,观察孩子,采用灵活的手段。别人的经验只有参考价值,没有指导意义,我的尤其如此。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谢谢。我问的原因是,我也是把英文书直接翻译成中文讲的,我是边看边翻译没有提前准备,水平有限,经常破坏原来书里的节奏。如果直接给孩子讲英文,就听不懂了。后来我就读一句英语翻译一下,但是篇幅一长,他们没耐心了。搞的我很矛盾。
            • 很理解你的感受,跟我在她们幼儿园看到一些篇幅长的新书时候很接近。如果他们真的喜欢看你也喜欢讲,过后再自己看看,下一次翻译起来就容易了。即使这样可能也会翻译得磕磕巴巴的,很正常,我经常这样,毕竟是两种语言,我们又不是专业人士,小朋友能理解的。
            • 我是这样处理的,中文书直接读,从字少的开始,英文书头几遍的时候,读一句英文,翻一句中文,几次之后,觉得他明白英文意思了,就直接读英文,比较有韵律,儿歌童谣类不翻译直读英文,时间长了你就知道了,他全能听明白的
          • 我是直接用中文讲,无论是中文书还是英文书。如果是中文书,就用手指指着文字读,希望他们能认识中文。英文就听我随便讲了
    • 说的好! 图书馆里选择很多,我最近也常带孩子去图书馆,随便他们挑,他们也很喜欢。
      • 新图书馆真的很棒,谢谢推荐。
        • 是markham rd & hwy7 那个吗?
          • Cornell社区那个,超级棒,新书,新玩具。
    • thanks for sharing
    • 多谢,按帖子从图书馆hold了几本书回来看看,还从来没从图书馆结果娃娃书呢,怕她弄坏。发现小孩子是不是都喜欢边唱边读的书啊,我家的也是超喜欢一本baby beluga,因为是唱的。
      • 唱儿歌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有力手段,音乐和语言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跑题一下:甚至比才的歌剧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的音乐充分体现了法语的音韵之美。同样成功的还有柴科夫斯基,肖邦等人,他们都是用音乐这种超越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本民族的语言音韵的美感。
        • 那你顺便推荐些适合孩子听的古典音乐吧,嘿嘿,俺的要求有点多啊。
          • 我们女儿古典音乐完全不感兴趣,倒是很喜欢非洲风格的音乐,节奏鲜明,鼓点劲朗,听到就会跟着跳舞。这倒也符合儿童发展的特点,他们喜欢用身体去感受艺术,古典音乐基本只能用来哄睡觉。如果实在要听,《西班牙斗牛曲》大概还行。所以这个话题我就没资格乱发言了。
      • 纸板书通常不会弄坏的,而等孩子手眼协调能力比较好,并且经常看书有机会探索过书的各种性能并了解书需要爱惜以后,就不用担心了。
    • 谢谢分享。
    • 谢谢分享。顺便也跟大家share一下我家姑娘读过和在读的书。
    • 谢分享好书!
    •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