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而在二战时期,这里又是轴心国的命脉。它地处德、意、奥、匈的侧背,只要掌握在手里,向西欧、向东方、向南边的北非和地中海地区作战就都有了稳定的后方;但假如它落入敌手,就会成为插在自己背上的刀子。不仅如此,巴尔干地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罗马尼亚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原油产地。
为了拉拢巴尔干诸国,希特勒下了血本。到二战之前,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已是纳粹德国的被保护国,南斯拉夫王国虽假装中立,其实维德国马首是瞻,其中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两族则干脆加入了纳粹军事体系。整个巴尔干地区就只剩下希腊和阿尔巴尼亚不在德国羽翼之下了。
然而就在德军被牵制在不列颠之战的同时,这个最不该出问题的后方却出了问题。 巴尔干诸国紧邻苏联,长期受到俄国扩张的威胁,反共情绪也十分坚决,这正是他们与纳粹结盟的原因之一。但自从纳粹扶植的安东内斯库政权统治罗马尼亚后,用"铁卫军"推行白色恐怖,大肆捕杀异己。保加利亚的统治者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两国政府对犹太人迫害之凶残,比德国人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种种劣行,使得民怨沸腾,大批人逃往苏联占领区,而他们回来之后,便成了共产党。
为了维护这一地区的稳定,德军不得不抽调大批兵力进驻罗马尼亚,此举却似火上浇油。民族情绪、对独裁统治的反感,令大多数人倒向反纳粹一边。从1940年到1941年间,马列主义意识形态飞快地输出到了巴尔干市场。各国地下党组织迅速壮大,并连成了一片。他们还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就是有苏联的训练和支援,得以组建实力强大的武装力量。
缺口一旦打开,连锁效应是惊人的。1941年3月,南斯拉夫王国被政变推翻,德军火速进入南斯拉夫,打垮了新政府。这时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武装浮出水面,令德国人目瞪口呆-这些所谓"游击队"的装备和素质一点不亚于正规军,而且人数竞达八十万人之多!
他们的背后是谁,还用说吗?
此时的巴尔干地区真的成了德国人屁股底下的火药桶。似乎只要俄国人点着引线,第三帝国就得飞上天。
可是,表面上的苏联人,却看不出什么异常。斯大林一如既往地对德国外交使节低三下四地讨好,用肉麻的言辞吹捧德国元首。1941年1月,斯大林签署了一份内容极其慷慨的苏德经济合作协定,到4月份,实际提供给德国的已经有近二十万吨粮食和六万吨石油。
但希特勒可不是小红帽,北极熊笑得越亲切,那白森森的牙齿就越可怕。
希特勒早年在《我的奋斗中》就指出:德意志民族的未来,应该在辽阔的东方大平原。完成拿破伦未竞之志,征服野蛮的俄罗斯,这是纳粹德国上下一致认同的使命。沙俄本是个扩张欲极强的民族,十月革命后,苏联一直奉行国际共产主义路线,斯大林更是从未掩饰要用武力把共产主义推向世界的决心。
两个顶尖的野心家,两个扩张欲极强的民族,之间必有一战,这双方都清楚。问题只是谁会先动手,又会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呢?
对德国人来说,"先西后东"是既定方针。只有先解决西欧,才能掉头从容不迫地收拾俄国人,才有完全的战略主动权。可是天不从人愿,不可逾越的英吉利海峡让德军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是坚持下去消灭英国,还是提前转向东线?
两面作战的风险实在太大太大,拿破伦覆灭的命运令想起来人不寒而栗。第三帝国走到了命运的交叉路口,希特勒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为了拉拢巴尔干诸国,希特勒下了血本。到二战之前,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已是纳粹德国的被保护国,南斯拉夫王国虽假装中立,其实维德国马首是瞻,其中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两族则干脆加入了纳粹军事体系。整个巴尔干地区就只剩下希腊和阿尔巴尼亚不在德国羽翼之下了。
然而就在德军被牵制在不列颠之战的同时,这个最不该出问题的后方却出了问题。 巴尔干诸国紧邻苏联,长期受到俄国扩张的威胁,反共情绪也十分坚决,这正是他们与纳粹结盟的原因之一。但自从纳粹扶植的安东内斯库政权统治罗马尼亚后,用"铁卫军"推行白色恐怖,大肆捕杀异己。保加利亚的统治者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两国政府对犹太人迫害之凶残,比德国人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种种劣行,使得民怨沸腾,大批人逃往苏联占领区,而他们回来之后,便成了共产党。
为了维护这一地区的稳定,德军不得不抽调大批兵力进驻罗马尼亚,此举却似火上浇油。民族情绪、对独裁统治的反感,令大多数人倒向反纳粹一边。从1940年到1941年间,马列主义意识形态飞快地输出到了巴尔干市场。各国地下党组织迅速壮大,并连成了一片。他们还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就是有苏联的训练和支援,得以组建实力强大的武装力量。
缺口一旦打开,连锁效应是惊人的。1941年3月,南斯拉夫王国被政变推翻,德军火速进入南斯拉夫,打垮了新政府。这时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武装浮出水面,令德国人目瞪口呆-这些所谓"游击队"的装备和素质一点不亚于正规军,而且人数竞达八十万人之多!
他们的背后是谁,还用说吗?
此时的巴尔干地区真的成了德国人屁股底下的火药桶。似乎只要俄国人点着引线,第三帝国就得飞上天。
可是,表面上的苏联人,却看不出什么异常。斯大林一如既往地对德国外交使节低三下四地讨好,用肉麻的言辞吹捧德国元首。1941年1月,斯大林签署了一份内容极其慷慨的苏德经济合作协定,到4月份,实际提供给德国的已经有近二十万吨粮食和六万吨石油。
但希特勒可不是小红帽,北极熊笑得越亲切,那白森森的牙齿就越可怕。
希特勒早年在《我的奋斗中》就指出:德意志民族的未来,应该在辽阔的东方大平原。完成拿破伦未竞之志,征服野蛮的俄罗斯,这是纳粹德国上下一致认同的使命。沙俄本是个扩张欲极强的民族,十月革命后,苏联一直奉行国际共产主义路线,斯大林更是从未掩饰要用武力把共产主义推向世界的决心。
两个顶尖的野心家,两个扩张欲极强的民族,之间必有一战,这双方都清楚。问题只是谁会先动手,又会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呢?
对德国人来说,"先西后东"是既定方针。只有先解决西欧,才能掉头从容不迫地收拾俄国人,才有完全的战略主动权。可是天不从人愿,不可逾越的英吉利海峡让德军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是坚持下去消灭英国,还是提前转向东线?
两面作战的风险实在太大太大,拿破伦覆灭的命运令想起来人不寒而栗。第三帝国走到了命运的交叉路口,希特勒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