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地主们为了扩大财富,总是积极参与商贸活动、或由行商坐贾代理。不单普通地主,拥有巨额财产的皇亲公侯、官僚卿士更乐此不疲。而商人有了足够财富,也总是先购买田地,摇身变为地主。如曹操的家就是陈留大户,富甲一方。操父曹嵩还一次拿出一百万钱,买了个太尉的官职。没有商业活动而光靠土地产出,是不可能这么有钱的。
不可否认,大地主和商人纠结在一起,是多重矛盾的总根源。例如放高利贷、欺霸乡里、使小农破产而兼并其土地。他们参与的官僚阶层也是腐化低效,甚至贪赃枉法。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这些人又形成封建国家中基本的有产阶级,他们也是最希望维护现有秩序的既得利益者。所以在封建统治受到严重威胁时,往往成了顽强支柱。
中古历史中,凡遇有农民造反,或是发生五胡乱华、女真、蒙古那样大规模外民族入侵的时候,各地豪族地主就会自发组织武装,据山守险,与之对抗。而工商业者则为其提供财力支持。
汉末黄巾起义时,豪强地主阶级、大商业者、以及宗族宗法关系的力量,第一次充分展现出来。他们不但有财力,而且能聚集宗党、宾客、徒附,组织部曲私兵。这些武装修坞筑堡,“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①。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后来,当汉室政权已无法收拾,他们又纷纷推出自己的代理人,以图建立新秩序。
其中的代表人物袁绍,出于四世五公的汝南望族袁氏;取魏而代之的晋室司马氏是河内儒学大族;曹操的出身低一些,但宗族既大且富有,叔伯兄弟中有的家财“羡富”,“僮仆人客以百数”,有的光“家兵”就有千余人。
刘备很穷,但有中山县富商张世平、苏双等人资助他,组织民团与黄巾军作战的。别看刘备早年"织席贩履",但是抖出"汉室宗亲"的金字招牌,连山东士族陈登、孔融也都把他奉若上宾。足见那个时代,宗族背景是多么的重要。
关于宗族宗法制度,前面已经讲到过。由于宗族宗法关系的存在,地主阶级不仅在天下多攘之际才突显其力量,其防患于未然的隐形作用才是最关键的。换句话说,重要的不是扑灭造反派,而是防止造反的发生。
宗族,是封建时代社会的基层细胞,依赖宗法来管理族内成员甚至财产,它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基层政权的职能,许多社会矛盾都能在宗族内部被消化掉。汉末至魏、晋、南北朝,天下多故,宗族社会滋生出来的门阀士族得到蓬勃发展,绝非偶然。
曹操曾经一度力图打破门阀士族对政治和经济的垄断,结果以失败告终,连曹魏政权也被士族代表司马氏所篡夺。直到公元19世纪,严复还感叹说,中国人与其说是国家公民,不如说“犹然一宗法之民而已矣”。
而秦朝的状况,从前文我们已经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宗族宗法纽带,也早被商鞅给扼杀在萌芽之中。
统一前后的秦,由于国有制经济的全面发展,"并不存在什么新兴地主阶级"②, 更没有私营工商阶级。 那时没有地主,没有奸商,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可怜的是,这样的政权不但得不到一个地主阶级的支持,而且统一过程中失去土地的六国地主还成为颠覆它的主谋之一。
反秦起义中齐国的复辟者田儋和其堂弟田荣,就是在统一后失去土地的地主残余份子。而且短短十余年时间,原有的宗族隶属关系并没来得及完全消释,田氏兄弟的武装,核心成员就来自于他们的宗族,甚至奴客。
①《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注引《典论·自叙》
②杨师群-《战国新兴地主阶级说质疑》,《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4期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不可否认,大地主和商人纠结在一起,是多重矛盾的总根源。例如放高利贷、欺霸乡里、使小农破产而兼并其土地。他们参与的官僚阶层也是腐化低效,甚至贪赃枉法。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这些人又形成封建国家中基本的有产阶级,他们也是最希望维护现有秩序的既得利益者。所以在封建统治受到严重威胁时,往往成了顽强支柱。
中古历史中,凡遇有农民造反,或是发生五胡乱华、女真、蒙古那样大规模外民族入侵的时候,各地豪族地主就会自发组织武装,据山守险,与之对抗。而工商业者则为其提供财力支持。
汉末黄巾起义时,豪强地主阶级、大商业者、以及宗族宗法关系的力量,第一次充分展现出来。他们不但有财力,而且能聚集宗党、宾客、徒附,组织部曲私兵。这些武装修坞筑堡,“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①。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后来,当汉室政权已无法收拾,他们又纷纷推出自己的代理人,以图建立新秩序。
其中的代表人物袁绍,出于四世五公的汝南望族袁氏;取魏而代之的晋室司马氏是河内儒学大族;曹操的出身低一些,但宗族既大且富有,叔伯兄弟中有的家财“羡富”,“僮仆人客以百数”,有的光“家兵”就有千余人。
刘备很穷,但有中山县富商张世平、苏双等人资助他,组织民团与黄巾军作战的。别看刘备早年"织席贩履",但是抖出"汉室宗亲"的金字招牌,连山东士族陈登、孔融也都把他奉若上宾。足见那个时代,宗族背景是多么的重要。
关于宗族宗法制度,前面已经讲到过。由于宗族宗法关系的存在,地主阶级不仅在天下多攘之际才突显其力量,其防患于未然的隐形作用才是最关键的。换句话说,重要的不是扑灭造反派,而是防止造反的发生。
宗族,是封建时代社会的基层细胞,依赖宗法来管理族内成员甚至财产,它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基层政权的职能,许多社会矛盾都能在宗族内部被消化掉。汉末至魏、晋、南北朝,天下多故,宗族社会滋生出来的门阀士族得到蓬勃发展,绝非偶然。
曹操曾经一度力图打破门阀士族对政治和经济的垄断,结果以失败告终,连曹魏政权也被士族代表司马氏所篡夺。直到公元19世纪,严复还感叹说,中国人与其说是国家公民,不如说“犹然一宗法之民而已矣”。
而秦朝的状况,从前文我们已经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宗族宗法纽带,也早被商鞅给扼杀在萌芽之中。
统一前后的秦,由于国有制经济的全面发展,"并不存在什么新兴地主阶级"②, 更没有私营工商阶级。 那时没有地主,没有奸商,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可怜的是,这样的政权不但得不到一个地主阶级的支持,而且统一过程中失去土地的六国地主还成为颠覆它的主谋之一。
反秦起义中齐国的复辟者田儋和其堂弟田荣,就是在统一后失去土地的地主残余份子。而且短短十余年时间,原有的宗族隶属关系并没来得及完全消释,田氏兄弟的武装,核心成员就来自于他们的宗族,甚至奴客。
①《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注引《典论·自叙》
②杨师群-《战国新兴地主阶级说质疑》,《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4期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