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现代人还有个流行的观点,认为秦朝的灭亡是由于秦始皇过于穷兵黩武。乍看起来好象还有点道理。
几百年血腥厮杀刚刚结束,急需休养生息,秦始皇不顾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却连起大军,北驱匈奴,南并百越。不但消耗财力,兵役之重亦令百姓不堪承受。史谓:“秦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而亡铢两之报”,“秦民见行,如往弃市” ①。为防范匈奴而修筑的长城,更是害民不浅,古人有诗为证: “嬴政驭四海,北筑万里城,民命半为土,白骨乱纵横。” 怎一个惨字了得!
支持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似可信手拈来 - 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首倡者陈胜和吴广,便是在被征赴戍所的途中鼓动戍卒揭起反旗的。
扫兴的是,我们又一次被史书给骗了。
首先,秦朝修筑长城是不是真的死了那么多人,任何史籍上都一字未题,倒是后来的文学作品里渲染得沸沸扬扬。有鉴于杜牧在《阿房宫赋》里的杜撰,只好先把这段无头公案放下不表,先就有史可查的东西辩个分明。
如果把秦朝当作一个片断割裂来看,主流的说法自然是天衣无缝。但历史就象挂历,翻来翻去,总能找到不少参照,问题也就一个个冒出来了。
中国历史上能称为"穷兵黩武"的君主并不多,其中隋炀帝算是个坏典型。他连续三年,三次远征高丽,前后征发军士两百多万,尚不计数百万民夫。结果死伤惨重,生还者十无二、三。弄得天下尽叛,身死国灭,自是理所当然。不过另外还有一位热爱战争的仁兄,运气却要好得多 - 没错,又是汉武帝刘彻。
刘彻此公,可是很了不得。灭匈奴,通西域,开疆拓土。虽然古代封建史家对他大多不感冒,但自从五四运动以来,百年积弱的中国人便把他奉为神明、中华民族的骄傲。"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这句话,现在还有很多人爱挂在嘴边。曾在CCTV热播的连续剧《汉武大帝》,那片头语还如同广告词般的来了这么一句:"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假如你知道这种"尊严"背后是怎样的难堪,将会是非常沮丧的。
汉武帝征匈奴,始于元光二年(公元前129年)马邑之战,终于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广利降匈奴。旷日持久的战争直打了四十多年,其中十万人以上的战役就有十五次。然而其"业绩"如何呢? 连武帝的子孙都不好意思替他粉饰,《后汉书·南匈奴传》一句总结之:“昔武帝殚极天下,欲臣虏匈奴,未遇天时,事遂无成。”
"未遇天时"算是留情面的话。"事遂无成"的主要责任者,就是汉武帝本人。他好大喜功,每次出兵都大张旗鼓,押上天文数字的粮草军资,深入草原沙漠,与机动灵活,时分时合的匈奴骑兵周旋。不但很难捕捉到他们的主力,还时常遭到伏击。就算无功而返,自己拖死的人马比战死的还多。到最后,匈奴之患也没有根本解决,终两汉时期一直困扰着中原民族。
提起征匈奴,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的辉煌战绩,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却极少有人注意为这些战果所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在此仅以第二次定襄之役为例。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卫青与霍去病将各五万骑出塞,俘斩匈奴约九万余级,自己的人员伤亡近五万。两路大军带出去总共十四万匹马,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了三万不到。
象这样的损失,在历次战役中算是还好的。大多数时候,情况要糟得多。出征归来,"汉兵物故十之六七"、"人马百不余一"的惨状常见于记载。宋人吴箕在《常谈》中就毫不留情地揭露道:"卫青凡七击匈奴,斩捕五万余级。霍去病凡六击匈奴,斩捕十一万余级。然汉之所丧士马,殆不止此。定襄之师,马不返者已十一万匹。赵信,李广,李陵,李广利,皆全师陷覆,武帝之功微矣!"
①《汉书·晁错列传》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几百年血腥厮杀刚刚结束,急需休养生息,秦始皇不顾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却连起大军,北驱匈奴,南并百越。不但消耗财力,兵役之重亦令百姓不堪承受。史谓:“秦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而亡铢两之报”,“秦民见行,如往弃市” ①。为防范匈奴而修筑的长城,更是害民不浅,古人有诗为证: “嬴政驭四海,北筑万里城,民命半为土,白骨乱纵横。” 怎一个惨字了得!
支持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似可信手拈来 - 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首倡者陈胜和吴广,便是在被征赴戍所的途中鼓动戍卒揭起反旗的。
扫兴的是,我们又一次被史书给骗了。
首先,秦朝修筑长城是不是真的死了那么多人,任何史籍上都一字未题,倒是后来的文学作品里渲染得沸沸扬扬。有鉴于杜牧在《阿房宫赋》里的杜撰,只好先把这段无头公案放下不表,先就有史可查的东西辩个分明。
如果把秦朝当作一个片断割裂来看,主流的说法自然是天衣无缝。但历史就象挂历,翻来翻去,总能找到不少参照,问题也就一个个冒出来了。
中国历史上能称为"穷兵黩武"的君主并不多,其中隋炀帝算是个坏典型。他连续三年,三次远征高丽,前后征发军士两百多万,尚不计数百万民夫。结果死伤惨重,生还者十无二、三。弄得天下尽叛,身死国灭,自是理所当然。不过另外还有一位热爱战争的仁兄,运气却要好得多 - 没错,又是汉武帝刘彻。
刘彻此公,可是很了不得。灭匈奴,通西域,开疆拓土。虽然古代封建史家对他大多不感冒,但自从五四运动以来,百年积弱的中国人便把他奉为神明、中华民族的骄傲。"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这句话,现在还有很多人爱挂在嘴边。曾在CCTV热播的连续剧《汉武大帝》,那片头语还如同广告词般的来了这么一句:"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假如你知道这种"尊严"背后是怎样的难堪,将会是非常沮丧的。
汉武帝征匈奴,始于元光二年(公元前129年)马邑之战,终于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广利降匈奴。旷日持久的战争直打了四十多年,其中十万人以上的战役就有十五次。然而其"业绩"如何呢? 连武帝的子孙都不好意思替他粉饰,《后汉书·南匈奴传》一句总结之:“昔武帝殚极天下,欲臣虏匈奴,未遇天时,事遂无成。”
"未遇天时"算是留情面的话。"事遂无成"的主要责任者,就是汉武帝本人。他好大喜功,每次出兵都大张旗鼓,押上天文数字的粮草军资,深入草原沙漠,与机动灵活,时分时合的匈奴骑兵周旋。不但很难捕捉到他们的主力,还时常遭到伏击。就算无功而返,自己拖死的人马比战死的还多。到最后,匈奴之患也没有根本解决,终两汉时期一直困扰着中原民族。
提起征匈奴,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的辉煌战绩,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却极少有人注意为这些战果所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在此仅以第二次定襄之役为例。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卫青与霍去病将各五万骑出塞,俘斩匈奴约九万余级,自己的人员伤亡近五万。两路大军带出去总共十四万匹马,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了三万不到。
象这样的损失,在历次战役中算是还好的。大多数时候,情况要糟得多。出征归来,"汉兵物故十之六七"、"人马百不余一"的惨状常见于记载。宋人吴箕在《常谈》中就毫不留情地揭露道:"卫青凡七击匈奴,斩捕五万余级。霍去病凡六击匈奴,斩捕十一万余级。然汉之所丧士马,殆不止此。定襄之师,马不返者已十一万匹。赵信,李广,李陵,李广利,皆全师陷覆,武帝之功微矣!"
①《汉书·晁错列传》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