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根据贾谊的说法,秦始皇时代在政治上似乎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乖乖了不得-"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
可是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纳闷:这样的状况,似乎总该出现在一个封建王朝的末期,象两汉、晚唐、北宋、明、清,就实例不少。但秦并六国之时,何等生机勃勃,建国才十几年,还是第一代领导人,就能乱成这样,这合常理吗?
而且,虽然《过秦论》被《史记》全文引述,但从《史记-始皇本纪》的记载之中,却看不出丝毫乱象,相反,当时的国家机器似乎是健康而井然有序的。这岂不是有点自相矛盾?
太史公"求同存异",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日本学者藤田胜久指出:司马迁的思想,受到过汉初儒学天人感应说的浸染。因而他写史有个一以贯之的历史观,那就是注重人的作用,认为"人主"的德才优劣是决定兴衰的关键。
所以他很赞同贾谊说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而且他着重笔墨于秦二世胡亥和赵高两个人的丧心病狂,引致国破家亡。两人表述稍异,精神却是一致的。
但问题又来了 -历史上比胡亥更胡作非为的少年君主不在少数,能在一年之内把国家彻底搞垮的,却绝无仅有。
当时的政治状态到底怎样? 由于秦帝国存在的时间实在太短,其本身的官方史料早已湮没无踪。一直以来,人们只能完全依赖于两汉时的典籍。
所幸从1975年到2002 年,相继在云梦睡虎地和湖南里耶发现出土了大批秦代简牍,让我们第一次有机会从秦人自己的视野来审视当时社会基层的实况。令人惊异的是,它与史书所告诉我们的大相径庭。
这些秦简包括官方文书、日志、档案、律令,此处仅举两例。在《田律》中,有一条有趣的规定,庄稼生长后的降雨,和谷物抽穗状况这样的细节,要由县级农官向朝廷报告。如遇旱涝、暴风雨、蝗灾及其他自然灾害,更须及时向中央呈递详细的书面报告。
另外,还有一份《厩苑律》,规定牧人所养牛马,要定期接受乡里考核,养得最好的,奖励牧者十天的工钱(里课之,最者,赐田典日旬)。
类似的秦简为数甚多。看起来,这是一个高效运作而组织严密的政府,它的管理细致到全社会生产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跟后代封建政权对生产放任自流的方式迥然不同。
此外,从秦简里许多其他资料显示,在那个交通并不发达的时代,秦人维持着一个相当完善的邮驿网络,遍及全国各个角落,远至西南、辽东的偏险之地,甚至还在蛮族包围中的两广。
为保障通讯交通的畅通无阻,秦人还开始修筑从陕西直达内蒙的"直道",相当于今天的高速公路。至秦朝灭亡,"直道"还未完工。其毅力和创造力实在令人惊叹。
当然,管得如此之细,工作量的繁重可想而知。秦始皇本人就是个每天批阅一百二十多斤文牍的工作狂。各级官吏就更不用说,他们终日劳形于案牍,且需曝露风雨,奔波于乡间搞调查。整年不得稍息,还动辄得咎。
以一管窥之,这些真不象是亡国之相。假如这些秦简不是秦人故意埋藏起来,专为向后人作欺骗性宣传的话,那么它们同《过秦论》的描写实在是很难联系起来。
那么,关于秦朝统治者"奢侈无度"的传说,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们真的是 "纵耳目之欲,穷侈靡之变,不顾百姓之饥寒穷匮也"①所以才"陈胜大呼,天下响应。"的吗?
可是且慢,要知道,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们穷奢极侈,生活糜烂,乃是司空见惯的。而且其中还不乏享有盛名的"有道明君"。
比如说那位光荣的汉武大帝吧。宋代司马光评价他:“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资贼"②有意思的是最后一句总结:"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还有素来以"节俭自律"而著称的唐太宗,其人在位的中后期,也兴致勃勃地在长安、洛阳等地,"大起宫室"。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为了解暑,唐太宗在临潼骊山顶上建翠微宫,落成三个月,又嫌不够气派,于是重修玉华宫,不久后又加筑楼宇相望,极尽奢华。还有位于东都洛阳的行宫,那还是隋炀帝的杰作,本已够豪华壮观,唐太宗仍多次扩建,增修“飞山宫”。“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③。
有人可能会问,那秦始皇陵呢? 世传秦始皇陵何等豪华工巧,《史记-秦始皇本纪》 的形容是,"宮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之。。。以水银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汉书-楚元王传》也说:"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
奇怪的是,如此浩大的工程 -用了七十万徒役(连筑长城都不到四十万人),保密工作却相当到位。秦始皇陵到底在哪?里面藏了些什么? 从来没人说得清,更没人见到过。司马迁对于秦始皇营造宫室记载甚详,而对其皇陵却一笔带过。虽然距秦亡不到百年,连他自己也承认,史记里秦始皇筑陵的信息,只能访自民间传闻。在他之后的《汉书》,恐怕就更靠不住了。
《史记》倒是还提到:"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这样一个人,能有多大的兴趣大张旗鼓地给自己筑陵呢? 而且秦始皇死得十分突然,在死前曾收到多次"神迹"的警告,他自己都还不相信。在他死后不到一年便天下大乱,他的陵墓能否真的能象传说中那样神形具备,颇堪疑问。
看来,秦始皇陵目前只能按传说处理了,可秦代以后的帝王陵寝,奢靡之状却有许多考古发现为实据。此处不一一赘述。单提一下还算不上皇陵的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1981年发现于时,就出土了自武则天到唐末僖宗时期两百年间所埋藏的数千件稀世珍宝。
汉武帝和唐太宗的奢靡,却无不敛自民财。晚唐经"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尚能费资巨亿迎送佛骨舍利。那么秦灭六国,各国宫室数百年搜刮来的珍藏尽夺而有之,出手阔绰些,亦何可怪?
然而汉武帝和唐太宗死后,他们的王朝不但没有立时灭亡,反而成为后世称道不已的"汉唐盛世"。足征奢侈亡国之论,同样说明不了问题。秦朝所谓的"骄奢淫逸",跟后世帝王比起来,也只不过算个小康生活罢了。
①《淮南子-兵略训》
②《资治通鉴》
③《资治通鉴·唐记》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可是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纳闷:这样的状况,似乎总该出现在一个封建王朝的末期,象两汉、晚唐、北宋、明、清,就实例不少。但秦并六国之时,何等生机勃勃,建国才十几年,还是第一代领导人,就能乱成这样,这合常理吗?
而且,虽然《过秦论》被《史记》全文引述,但从《史记-始皇本纪》的记载之中,却看不出丝毫乱象,相反,当时的国家机器似乎是健康而井然有序的。这岂不是有点自相矛盾?
太史公"求同存异",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日本学者藤田胜久指出:司马迁的思想,受到过汉初儒学天人感应说的浸染。因而他写史有个一以贯之的历史观,那就是注重人的作用,认为"人主"的德才优劣是决定兴衰的关键。
所以他很赞同贾谊说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而且他着重笔墨于秦二世胡亥和赵高两个人的丧心病狂,引致国破家亡。两人表述稍异,精神却是一致的。
但问题又来了 -历史上比胡亥更胡作非为的少年君主不在少数,能在一年之内把国家彻底搞垮的,却绝无仅有。
当时的政治状态到底怎样? 由于秦帝国存在的时间实在太短,其本身的官方史料早已湮没无踪。一直以来,人们只能完全依赖于两汉时的典籍。
所幸从1975年到2002 年,相继在云梦睡虎地和湖南里耶发现出土了大批秦代简牍,让我们第一次有机会从秦人自己的视野来审视当时社会基层的实况。令人惊异的是,它与史书所告诉我们的大相径庭。
这些秦简包括官方文书、日志、档案、律令,此处仅举两例。在《田律》中,有一条有趣的规定,庄稼生长后的降雨,和谷物抽穗状况这样的细节,要由县级农官向朝廷报告。如遇旱涝、暴风雨、蝗灾及其他自然灾害,更须及时向中央呈递详细的书面报告。
另外,还有一份《厩苑律》,规定牧人所养牛马,要定期接受乡里考核,养得最好的,奖励牧者十天的工钱(里课之,最者,赐田典日旬)。
类似的秦简为数甚多。看起来,这是一个高效运作而组织严密的政府,它的管理细致到全社会生产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跟后代封建政权对生产放任自流的方式迥然不同。
此外,从秦简里许多其他资料显示,在那个交通并不发达的时代,秦人维持着一个相当完善的邮驿网络,遍及全国各个角落,远至西南、辽东的偏险之地,甚至还在蛮族包围中的两广。
为保障通讯交通的畅通无阻,秦人还开始修筑从陕西直达内蒙的"直道",相当于今天的高速公路。至秦朝灭亡,"直道"还未完工。其毅力和创造力实在令人惊叹。
当然,管得如此之细,工作量的繁重可想而知。秦始皇本人就是个每天批阅一百二十多斤文牍的工作狂。各级官吏就更不用说,他们终日劳形于案牍,且需曝露风雨,奔波于乡间搞调查。整年不得稍息,还动辄得咎。
以一管窥之,这些真不象是亡国之相。假如这些秦简不是秦人故意埋藏起来,专为向后人作欺骗性宣传的话,那么它们同《过秦论》的描写实在是很难联系起来。
那么,关于秦朝统治者"奢侈无度"的传说,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们真的是 "纵耳目之欲,穷侈靡之变,不顾百姓之饥寒穷匮也"①所以才"陈胜大呼,天下响应。"的吗?
可是且慢,要知道,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们穷奢极侈,生活糜烂,乃是司空见惯的。而且其中还不乏享有盛名的"有道明君"。
比如说那位光荣的汉武大帝吧。宋代司马光评价他:“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资贼"②有意思的是最后一句总结:"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还有素来以"节俭自律"而著称的唐太宗,其人在位的中后期,也兴致勃勃地在长安、洛阳等地,"大起宫室"。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为了解暑,唐太宗在临潼骊山顶上建翠微宫,落成三个月,又嫌不够气派,于是重修玉华宫,不久后又加筑楼宇相望,极尽奢华。还有位于东都洛阳的行宫,那还是隋炀帝的杰作,本已够豪华壮观,唐太宗仍多次扩建,增修“飞山宫”。“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③。
有人可能会问,那秦始皇陵呢? 世传秦始皇陵何等豪华工巧,《史记-秦始皇本纪》 的形容是,"宮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之。。。以水银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汉书-楚元王传》也说:"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
奇怪的是,如此浩大的工程 -用了七十万徒役(连筑长城都不到四十万人),保密工作却相当到位。秦始皇陵到底在哪?里面藏了些什么? 从来没人说得清,更没人见到过。司马迁对于秦始皇营造宫室记载甚详,而对其皇陵却一笔带过。虽然距秦亡不到百年,连他自己也承认,史记里秦始皇筑陵的信息,只能访自民间传闻。在他之后的《汉书》,恐怕就更靠不住了。
《史记》倒是还提到:"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这样一个人,能有多大的兴趣大张旗鼓地给自己筑陵呢? 而且秦始皇死得十分突然,在死前曾收到多次"神迹"的警告,他自己都还不相信。在他死后不到一年便天下大乱,他的陵墓能否真的能象传说中那样神形具备,颇堪疑问。
看来,秦始皇陵目前只能按传说处理了,可秦代以后的帝王陵寝,奢靡之状却有许多考古发现为实据。此处不一一赘述。单提一下还算不上皇陵的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1981年发现于时,就出土了自武则天到唐末僖宗时期两百年间所埋藏的数千件稀世珍宝。
汉武帝和唐太宗的奢靡,却无不敛自民财。晚唐经"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尚能费资巨亿迎送佛骨舍利。那么秦灭六国,各国宫室数百年搜刮来的珍藏尽夺而有之,出手阔绰些,亦何可怪?
然而汉武帝和唐太宗死后,他们的王朝不但没有立时灭亡,反而成为后世称道不已的"汉唐盛世"。足征奢侈亡国之论,同样说明不了问题。秦朝所谓的"骄奢淫逸",跟后世帝王比起来,也只不过算个小康生活罢了。
①《淮南子-兵略训》
②《资治通鉴》
③《资治通鉴·唐记》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