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一位博士的家庭生活自白:我的婚姻在城乡结合部断裂
--------------------------------------------------------------------------------
2001年3月29日11:16 中国青年报
●可怜的老父亲为避免婚礼上的不愉快,当天晚上就回家了。我是流着泪把父亲送走的。没想到这伤心的泪成了我婚姻的副产品,一直伴随我流到今天。
●不断地生气、冷战,令我实在难以忍受。我只好选择逃避,这就是我往北京考研的真正原因。
●当然,如果我与老家断绝关系,她会对我很好。可是老家亲人塑造了我,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尊敬的编辑:
现在人们的家庭问题很多,其中最集中的莫过于以城乡结构组成的家庭,而这种结构的家庭中又是以女方为城里人、男方为农村人的家庭的矛盾最为突出。我的家庭正好就是这种结构,而且又正好是她为城里人,我是农村人,因此从结婚那天起,夫妻就陷入了无休止的家庭战争中。
看过不少类似家庭问题的报道和讨论,却很少有像我的家庭矛盾这么严重的。从引起“战争”的导火索看:其他家庭基本上仅限于经济问题,而我的家庭则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持续时间看:其他家庭一般持续三年左右就离婚了,而我却维持了十多年;从战争的主体看:其他家庭一般都是妻子对丈夫的战争,而我的家庭却是妻子直接对我老家亲人的战争……现在,我的婚姻即将走向死亡,但我仍在思考:离婚以后我会不会后悔?我还有没有退让的余地?我到底应不应该凑合忍受下去……我想通过贵报向广大读者展示我的婚姻历程,以便人们从我失败的婚姻中吸取教训,同时也希望大家为我出出主意。
我始终认为:我们的婚姻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绝不仅是妻子的错!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观和幸福观,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谁也不能把对方的观念和个性强行纳入自己的生活轨道。因此在当初选择时,就应冷静考察对方的观念和个性是不是适合自己,一旦选择了,就应当充分尊重对方的观念和个性。所以如果说我们之间有什么错的话,那也是我的错:在恋爱时没有冷静地考虑自己能否包容她的观念和个性。
我是通过别人介绍认识她的,当时我研究生毕业后在外省一所大学教书。恋爱时,我就知道她讨厌农村人而且个性强,但我因迷恋于她的漂亮而有意在她面前弱化了我农村因素的“危害性”,使她放弃了“坚决不找农村人”的择偶条件;而且那时我们都二十七八岁了,没有时间过多考虑这些潜在的“危害性”。然而婚礼还没有举行,这种“危害性”就开始显露出来了。
那是在举行婚礼的头一天,我年过七旬的老父亲从千里之遥的老家赶来,因为没带钱(之前父亲已经把省下的两千多元给我们做家具了),妻非常生气,发誓次日婚礼时绝不给我父亲鞠躬。可怜的老父亲为避免婚礼上的不愉快,当天晚上就回家了。我是流着泪把父亲送走的。没想到这伤心的泪成了我婚姻的副产品,一直伴随我流到今天。那晚的泪水才洗净了我的眼睛,使我发现她有我无法包容的观念和个性,但悔之晚矣。
我知道这是自己的错,是罪有应得!但我不能因此而将她也拖入痛苦中,特别是婚后第一年我们就有了儿子。所以在日后的生活中,我宁愿自己承担双倍的痛苦来减少她的烦恼,尽量理解她、包容她,尽量不让老家亲人的事麻烦她,只求她别逼着我与老家亲人断绝关系就行了。比如,老家亲人来看我时,我只在外面挡住说几句话,不让进屋;自己心里难受,就趁夜深人静时到学校操场跑道上边走边哭,哭完了再像没事似地回家去等等。但是冲突还是一次次发生,起因都是一些我认为她应该理解的事。比如,我把上学时使用的一个旧单人蚊帐寄给了正在上中专的妹妹;我要求按每年120元(即每月10元)的标准孝敬父母;我哥来做生意时吃了我家的剩饭(本来就是哥带来的粮食)……不断地生气、冷战,令我实在难以忍受。我只好选择逃避,这就是我往北京考博的真正原因。
博士毕业留京后,我竭尽全力把妻子和儿子都带到北京来,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协商和让步来求得她的理解———我不再要求她孝敬我的父母;把工资、稿酬等收入全部交给她;按每月100元的标准给她父母寄钱;我老家亲人来京自己住店,我晚上干完家务活后再去见他们;父亲为了省下住店钱,一般是当天来看看孙子当晚就走;她的亲人或朋友来时我与她一起准备大鱼大肉热情招待;每年春节我只要来得及就两头父母家跑,而她带儿子只到她自己父母家,儿子从生下到现在十多岁了从没去过我老家……总之,能让步的我都让了,不能让的我也让了。可是我又想错了,我的努力没有争得她丝毫的理解,步步退让换来的却是她的步步紧逼。
总结思考后,我发现在观念和个性两大差异中,个性上的差异才是最致命的。如果仅仅是观念上的差异,虽然无法相互理解,但还可以凑合过日子。可是我生来性格软弱,而她性格强、脾气暴,我的软弱等于是对她的纵容,因此她对待我老家亲人的态度和方式越来越放肆。以前她只是对我发脾气,对老家亲人采取不理睬、不称呼(包括父母)、不招待的“三不”态度,最后竟发展到当面破口大骂远道而来的亲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常感到她的个性像刀子而我的个性像肉体,当肉体被戳得痛苦不堪时,刀子却感到痛快无比。刀子是不可能体会到肉体的痛苦的,所以她至今都不理解我是多么痛苦不堪。
当然,如果我与老家断绝关系,她会对我很好。可是老家亲人塑造了我,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的父母和哥哥、姐姐都为我的成长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我的父母一辈子起早贪黑、节衣缩食把七个子女供养成人,却从来不伸手向子女要钱要物,他们只求我们的小家和睦就满意了;父母身体有病甚至卧床不起也不告诉我们,生怕给我们添麻烦……我怎能再做伤他们心的人?!
我复习准备考研时,让母亲来照看我的儿子(这是母亲第一次也是至今惟一一次到我家、惟一一次亲眼看见孙子),每天都是母亲陪着笑脸先跟妻说话,而她连一个“妈”都不叫。那次让我哥吃了中午的剩饭,她甚至当着我母亲的面把我锁在门外一整夜,可怜的老母亲也只是在旁边唉声叹气,没有指责她半个字。请问,天下有几位像我父母这么好的公婆啊!现在我父母都已80高龄了,还在自食其力,妻子不愿意孝敬他们、不愿意去看他们,这些我都认了,可是如果父母好不容易来一趟,她连一点面子都不给,那还能忍吗!
妻对我家人不好的理由是我父母先对她“不好”,证据是:结婚前她第一次到我老家时,母亲没有专门给她吃那只不知何时病死的鸡子,而是等到次日兄弟姐妹都来时才吃;婚后第一个春节她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到我老家,吃过年饭后与我妹妹争着刷碗时,父亲不该让她干而不让妹妹干。
哎!面对自己苦涩的婚姻,再听听周围有些人抱怨妻子与老家人的隔阂,真觉得太微不足道了。看看我的生活,也许你就会发现你的妻子其实是一位难得的好媳妇,她能够每月主动给你父母寄点钱,亲人来家时有点笑脸就已经很好了。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你是真正的“苦”,为什么不早点离婚呢?这当然一是为了儿子;二是我总感到是我的选择错误给她带来了痛苦,我想用退让来弥补她。可现在我明白退让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她变本加厉。有人问:你既然珍惜结发妻子,那你跟她好好沟通过吗?她知道你的想法吗?当然沟通过,但她却有不可改变的观念和成见,我们根本就不可能达成一致。在北京读书的三年里,我多次通过书信的方式与她谈心,把报纸上有关孝敬父母的文章剪贴在信上寄给她,可她却回信说:信没有看就扔到废纸篓里了……一次次沟通无效,使我认识到,有些个性和观念上的鸿沟是根本不可能填平的。
往事重提,是希望读者能够从我苦涩的婚姻经历中吸取教训:正恋爱的朋友千万要睁大眼睛,看清自己是否能够包容对方的观念和个性;已经结婚的朋友则应对日常争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量理解和尊重对方,不要有过高的要求,切忌单方面地要求对方理解自己,相互理解和尊重才是幸福之源!
尊敬的编辑,如果我失败的婚姻能够帮助让广大读者从中吸取教训,并为我指点迷津,我将感激涕零。
一位饱尝婚姻苦涩的人
2001年3月24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2001年3月29日11:16 中国青年报
●可怜的老父亲为避免婚礼上的不愉快,当天晚上就回家了。我是流着泪把父亲送走的。没想到这伤心的泪成了我婚姻的副产品,一直伴随我流到今天。
●不断地生气、冷战,令我实在难以忍受。我只好选择逃避,这就是我往北京考研的真正原因。
●当然,如果我与老家断绝关系,她会对我很好。可是老家亲人塑造了我,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尊敬的编辑:
现在人们的家庭问题很多,其中最集中的莫过于以城乡结构组成的家庭,而这种结构的家庭中又是以女方为城里人、男方为农村人的家庭的矛盾最为突出。我的家庭正好就是这种结构,而且又正好是她为城里人,我是农村人,因此从结婚那天起,夫妻就陷入了无休止的家庭战争中。
看过不少类似家庭问题的报道和讨论,却很少有像我的家庭矛盾这么严重的。从引起“战争”的导火索看:其他家庭基本上仅限于经济问题,而我的家庭则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持续时间看:其他家庭一般持续三年左右就离婚了,而我却维持了十多年;从战争的主体看:其他家庭一般都是妻子对丈夫的战争,而我的家庭却是妻子直接对我老家亲人的战争……现在,我的婚姻即将走向死亡,但我仍在思考:离婚以后我会不会后悔?我还有没有退让的余地?我到底应不应该凑合忍受下去……我想通过贵报向广大读者展示我的婚姻历程,以便人们从我失败的婚姻中吸取教训,同时也希望大家为我出出主意。
我始终认为:我们的婚姻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绝不仅是妻子的错!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观和幸福观,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谁也不能把对方的观念和个性强行纳入自己的生活轨道。因此在当初选择时,就应冷静考察对方的观念和个性是不是适合自己,一旦选择了,就应当充分尊重对方的观念和个性。所以如果说我们之间有什么错的话,那也是我的错:在恋爱时没有冷静地考虑自己能否包容她的观念和个性。
我是通过别人介绍认识她的,当时我研究生毕业后在外省一所大学教书。恋爱时,我就知道她讨厌农村人而且个性强,但我因迷恋于她的漂亮而有意在她面前弱化了我农村因素的“危害性”,使她放弃了“坚决不找农村人”的择偶条件;而且那时我们都二十七八岁了,没有时间过多考虑这些潜在的“危害性”。然而婚礼还没有举行,这种“危害性”就开始显露出来了。
那是在举行婚礼的头一天,我年过七旬的老父亲从千里之遥的老家赶来,因为没带钱(之前父亲已经把省下的两千多元给我们做家具了),妻非常生气,发誓次日婚礼时绝不给我父亲鞠躬。可怜的老父亲为避免婚礼上的不愉快,当天晚上就回家了。我是流着泪把父亲送走的。没想到这伤心的泪成了我婚姻的副产品,一直伴随我流到今天。那晚的泪水才洗净了我的眼睛,使我发现她有我无法包容的观念和个性,但悔之晚矣。
我知道这是自己的错,是罪有应得!但我不能因此而将她也拖入痛苦中,特别是婚后第一年我们就有了儿子。所以在日后的生活中,我宁愿自己承担双倍的痛苦来减少她的烦恼,尽量理解她、包容她,尽量不让老家亲人的事麻烦她,只求她别逼着我与老家亲人断绝关系就行了。比如,老家亲人来看我时,我只在外面挡住说几句话,不让进屋;自己心里难受,就趁夜深人静时到学校操场跑道上边走边哭,哭完了再像没事似地回家去等等。但是冲突还是一次次发生,起因都是一些我认为她应该理解的事。比如,我把上学时使用的一个旧单人蚊帐寄给了正在上中专的妹妹;我要求按每年120元(即每月10元)的标准孝敬父母;我哥来做生意时吃了我家的剩饭(本来就是哥带来的粮食)……不断地生气、冷战,令我实在难以忍受。我只好选择逃避,这就是我往北京考博的真正原因。
博士毕业留京后,我竭尽全力把妻子和儿子都带到北京来,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协商和让步来求得她的理解———我不再要求她孝敬我的父母;把工资、稿酬等收入全部交给她;按每月100元的标准给她父母寄钱;我老家亲人来京自己住店,我晚上干完家务活后再去见他们;父亲为了省下住店钱,一般是当天来看看孙子当晚就走;她的亲人或朋友来时我与她一起准备大鱼大肉热情招待;每年春节我只要来得及就两头父母家跑,而她带儿子只到她自己父母家,儿子从生下到现在十多岁了从没去过我老家……总之,能让步的我都让了,不能让的我也让了。可是我又想错了,我的努力没有争得她丝毫的理解,步步退让换来的却是她的步步紧逼。
总结思考后,我发现在观念和个性两大差异中,个性上的差异才是最致命的。如果仅仅是观念上的差异,虽然无法相互理解,但还可以凑合过日子。可是我生来性格软弱,而她性格强、脾气暴,我的软弱等于是对她的纵容,因此她对待我老家亲人的态度和方式越来越放肆。以前她只是对我发脾气,对老家亲人采取不理睬、不称呼(包括父母)、不招待的“三不”态度,最后竟发展到当面破口大骂远道而来的亲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常感到她的个性像刀子而我的个性像肉体,当肉体被戳得痛苦不堪时,刀子却感到痛快无比。刀子是不可能体会到肉体的痛苦的,所以她至今都不理解我是多么痛苦不堪。
当然,如果我与老家断绝关系,她会对我很好。可是老家亲人塑造了我,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的父母和哥哥、姐姐都为我的成长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我的父母一辈子起早贪黑、节衣缩食把七个子女供养成人,却从来不伸手向子女要钱要物,他们只求我们的小家和睦就满意了;父母身体有病甚至卧床不起也不告诉我们,生怕给我们添麻烦……我怎能再做伤他们心的人?!
我复习准备考研时,让母亲来照看我的儿子(这是母亲第一次也是至今惟一一次到我家、惟一一次亲眼看见孙子),每天都是母亲陪着笑脸先跟妻说话,而她连一个“妈”都不叫。那次让我哥吃了中午的剩饭,她甚至当着我母亲的面把我锁在门外一整夜,可怜的老母亲也只是在旁边唉声叹气,没有指责她半个字。请问,天下有几位像我父母这么好的公婆啊!现在我父母都已80高龄了,还在自食其力,妻子不愿意孝敬他们、不愿意去看他们,这些我都认了,可是如果父母好不容易来一趟,她连一点面子都不给,那还能忍吗!
妻对我家人不好的理由是我父母先对她“不好”,证据是:结婚前她第一次到我老家时,母亲没有专门给她吃那只不知何时病死的鸡子,而是等到次日兄弟姐妹都来时才吃;婚后第一个春节她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到我老家,吃过年饭后与我妹妹争着刷碗时,父亲不该让她干而不让妹妹干。
哎!面对自己苦涩的婚姻,再听听周围有些人抱怨妻子与老家人的隔阂,真觉得太微不足道了。看看我的生活,也许你就会发现你的妻子其实是一位难得的好媳妇,她能够每月主动给你父母寄点钱,亲人来家时有点笑脸就已经很好了。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你是真正的“苦”,为什么不早点离婚呢?这当然一是为了儿子;二是我总感到是我的选择错误给她带来了痛苦,我想用退让来弥补她。可现在我明白退让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她变本加厉。有人问:你既然珍惜结发妻子,那你跟她好好沟通过吗?她知道你的想法吗?当然沟通过,但她却有不可改变的观念和成见,我们根本就不可能达成一致。在北京读书的三年里,我多次通过书信的方式与她谈心,把报纸上有关孝敬父母的文章剪贴在信上寄给她,可她却回信说:信没有看就扔到废纸篓里了……一次次沟通无效,使我认识到,有些个性和观念上的鸿沟是根本不可能填平的。
往事重提,是希望读者能够从我苦涩的婚姻经历中吸取教训:正恋爱的朋友千万要睁大眼睛,看清自己是否能够包容对方的观念和个性;已经结婚的朋友则应对日常争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量理解和尊重对方,不要有过高的要求,切忌单方面地要求对方理解自己,相互理解和尊重才是幸福之源!
尊敬的编辑,如果我失败的婚姻能够帮助让广大读者从中吸取教训,并为我指点迷津,我将感激涕零。
一位饱尝婚姻苦涩的人
2001年3月24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